市数据管理局 凝聚创新合力 释放数字红利
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25-10-16 16:58

  我市深度应用数字政务,提升市民获得感,图为市政务服务中心。

 市政务服务中心业务大厅的“最多采一次”标语。

  市数据管理局负责服务器维护的工作人员正在机房进行线路检查。

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自助设备方便市民办理业务。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这一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福建高质量发展擘画宏伟蓝图,也为厦门加快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大动力。一年来,厦门市数据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市为目标,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统筹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全面加快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接下来,厦门将持续深入实施“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行动,紧扣“数字化全面赋能”主题,牢牢把握“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两个关键,持续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大建设”,按照“夯实基础、构建体系、赋能全局、优化环境”的路径,高标准实施数字厦门升级版工程,以数智化变革引领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努力把数字厦门打造成数字中国建设的典范。

  数字化驱动产业升级

  夯实高质量发展底座

  在厦门港远控调度中心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和自动化机械臂的精准动作,共同构成一幅“智慧港口”的生动画卷。通过5G、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厦门港实现集装箱装卸智能化、物流信息可视化,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前列。

  厦门港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正是厦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创新、拓展数据要素市场的一个缩影。从“智慧港口”到“千兆城市”,从技术攻关到数据赋能,厦门正加快构筑数字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培育数字产业发展的创新沃土,拓展数据要素的价值空间。

  作为福建省首个获工信部授牌的国家“千兆城市”,厦门“双千兆”网络建设各项指标持续领跑全省。全球首个“5G-A通感一体低空协同组网”试点在厦门落地,形成陆地、海洋、低空立体化5G-A网络体系。厦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开通,为外向型园区和企业“出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星火·链网(厦门)超级节点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成投用,形成覆盖制造业全行业的“可信唯一”数据认证追溯能力。

  全市共85个深度合成服务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依托软件园一二三期、火炬高新区等,厦门聚集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数字技术实验室,加快前沿技术攻关。嘉庚创新实验室建成全球首条23.5英寸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并成功孵化21家科技企业。垂直行业模型和智能体“首创性”强,在公共安全、视觉影像、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涌现国投智能“天擎”、美图“奇想”、众数科技“文鳐”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大模型。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

  走进厦门火炬高新区,一条条智能产线高速运转,工业机器人精准作业,产品信息通过物联网实时回传至数据平台,生产效率和供应链韧性大幅提升。这是厦门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一年来,厦门坚持以制度创新激活要素潜能、以产业培育形成集聚效应、以应用落地撬动经济增长,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厦门在全国率先出台《厦门经济特区数据条例》,配套制定20份制度文件,构建覆盖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厦门高标准落实“建设厦门数据港”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按照“一场所+两中心+四平台+一基地”的整体架构,系统推进公共数据汇聚共享、资产登记、融合开发和交易流通,全方位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围绕产业应用场景建设,厦门推动打造150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其中,文鳐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垂直大模型数据集获国家先行先试试点,高颂数科、身份宝分别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和高质量数据集标准验证试点典型单位。此外,相继打造“信用数据服务实体经济和企业信贷”“数智赋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普教育”“厦鹭家政”等一批国家级示范应用场景。

  如今,厦门数据产业培育已初具规模。今年8月,厦门通过出台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16条”,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数据流通、应用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形成系统性政策矩阵,单项最高奖补额度达3000万元,力度位居全国前列。这一政策“组合拳”引发经营主体热烈响应,相关做法获国家数据局专题推广。

  数据要素的活力,也正在加速转化为数字经济的增长动能。厦门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已提升至60%以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市累计培育287家省创新企业,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成为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城市、全球触控屏模组最大研发生产基地,产值居全国前六。

  智慧赋能社会治理

  数字红利惠及百姓

  在厦门城市大脑的监控平台上,AI算法对垃圾桶满溢、违停占道、路面积水检测等城市事件实时识别,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从“发现”到“处置”的全流程。这一套如同“神经网络”般高效运转的治理体系,是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生动缩影,更是厦门坚持以数字化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

  数字化让社会治理更加智慧、普惠。目前,厦门城市大脑核心框架体系基本建成,打造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智能中枢,实现城市事件“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数据局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荣获2025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区域“场景驱动倡议大奖”。依托雪亮视频资源、感知中台和AI中台,厦门构建智能监测预警模型,可对62类城市事件实现智能识别和告警。

  数字化不仅改变产业,也正在深刻改变城市生活。在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上,95%以上的常住人口健康档案实现建档,各类医疗机构间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实现区域内共享。围绕群众关切,厦门还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鹭邻享老、云游厦门、智慧城中村等一系列数字应用,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共服务普惠化、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政务的深度应用,不仅让市民获得感显著提升,也让政府治理更高效、更精准。国家、省4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在厦门全面落地,单项办理时间平均压缩69%,“台胞台企一件事”成为全国推广典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被国务院作为改革蓝本复制推广。涉密涉敏事项外,全市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e政务”模式日均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数据最多采一次”覆盖率超90%,建立“无证明城市”运行机制,电子证明汇聚量占全省各地市总量的80%。创新“边聊边办”模式累计办件超6000件,“智能咨询”服务群众超20万人次。

  亮点

  ★国家“千兆城市”

  厦门成为福建省首个获工信部授牌的国家“千兆城市”。

  ★5G-A通感一体

  全球首个“5G-A通感一体低空协同组网”试点落地厦门。

  ★厦门经济特区数据条例

  率先全国颁布《厦门经济特区数据条例》,配套出台20份制度文件。

  ★嘉庚创新实验室

  嘉庚创新实验室建成全球首条23.5英寸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并成功孵化21家科技企业。

  ★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速,厦门获批建设国家供应链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推动打造150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文鳐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垂直大模型数据集获国家先行先试试点,高颂数科、身份宝分别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和高质量数据集标准验证试点典型单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培育99家企业入选2025年度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居全省第一。推动思明区、集美区入选2025年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厦门是“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城市、全球触控屏模组最大研发生产基地。

  ★市域治理“一网统管”

  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实现城市事件“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数据局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并荣获2025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区域“场景驱动倡议大奖”,成为该奖项八个获奖项目中唯一的中国场景。

  ★数字政府服务能力

  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跃升至“卓越级”,进入全国重点城市第一梯队。

  ★高效办成一件事

  国家、省4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在厦门全面落地,单项办理时间平均压缩69%,“台胞台企一件事”成为全国推广典型。

  数说

  ●60%以上

  数字经济规模逐年攀升,占GDP比重提升至60%以上。

  ●10.7万个

  城市大脑感知中台接入59类10.7万个物联设备,AI中台上线智能算法108个。

  ●超30万人次

  “i厦门”平台集成56个部门409项应用,日活跃用户数稳定在30万人次以上。

  ●55个应用

  “i政务”平台接入28个部门55个应用,支撑政务“掌上办”“随时办”。

  ●150亿条

  公共数据汇聚量保持约3亿条/月,总量超150亿条,超1800个共享服务接口调用次数超39亿次,数据文件交换量近72.8TB。

  ●超5000家企业

  作为全国14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双试点”城市之一,已超5000家企业上云、63家企业获国家级试点示范,工业转型升级成效5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连续六年增速超50%

  数字消费新动能强劲,跨境电商出口连续六年增速超50%,中国(厦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商务部评估中获评“成效明显”,综合排名位列第一档。

  ●近3000家

  目前已集聚数据相关企业近3000家,99家企业入围2025年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总数与福州并列全省第一)。

  ●近65亿元

  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累计已为5万多家企业拨付资金近65亿元,最快当天即可兑付,实现政策红利快速直达。相关经验被福建省发改委发文推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