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图为筼筜湖美景。
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福建省厦门市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绿色样板”案例入选。
厦门市实施环境准入集成改革,实施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推行区域评估、融合审批,有效解决企业准入难、审批时间长、项目落地慢等问题。截至目前,共指导超过1.3万个建设项目科学选址、优化布局或调整工艺,已有超2900个项目受益于环境准入集成改革,为企业累计节约审批时限8.7万个工作日,节省论证费用超亿元。
该成效,得益于厦门市坚实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基础。厦门市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全域134个管控单元基础上,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精准管控。创新推出准入清单实施细则、管控单元管理清单,建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集成239个要素图层和10万多条环境准入要求,为364个行业提供准入指引,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金钥匙闪耀,“绿色标尺”再获殊荣——9月8日,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福建省厦门市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绿色样板”案例入选。值得一提的是,该案例是十大案例中,唯一一个生态环境领域案例,也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亮点1】
创新分区管控体系 让“绿色标尺”刻度更精细
“真是没想到,环评批复当天就拿到了,比预期时间快了一个月,为开工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海沧区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工地上,企业相关负责人林世超激动地说,“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进新药研发进度,解决研发人员实验场所不足的困难。”
从“一个月”到“当天”,环评批复大提速的背后,正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精准发力。“厦门市不断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主动晾晒环境准入条件,为企业解决项目准入要求不透明、不具体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詹源告诉记者。
近年来,厦门市将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整体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互联互通,建立空间共管、业务共商协同机制,有效疏通“规划打架、互为前置”等影响企业项目落地的堵点。
在深入实施“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准入清单也精准实施——厦门市将全域划分为134个环境管控单元,根据每个管控单元的资源禀赋和生态要求,发布差异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此基础上出台管控单元管理清单,进一步细化实施“一单元一策略”,指导企业照单准入。
“同时,我们印发实施准入清单实施细则,明确123个重点发展行业、177个一般行业、64个其他行业的准入导引,科学指引企业进驻主导行业匹配的管控单元,通过‘管控单元+行业’双准入模式,让‘绿色标尺’刻度更精细。”詹源介绍道。
【亮点2】
创新智慧应用平台 为企业提供科学“私人定制”
“早在2020年,我们就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与厦门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互联互通,真正实现环保关口前移,实时参与‘多规合一’项目生成和决策。”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吴静婕边说边向记者展示系统界面。
在系统首页,工作人员点开“图层”,下拉菜单中,设有不同专题,点开,还有更详细的分区。这一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真正做到打破信息孤岛,发挥数据资源优势,构建助企惠企审批服务新范式。
平台中,将国土空间、产业布局、市政设施、生态环境等239个要素图层和107713条生态环境准入条件整体融入厦门市全域空间,管控图层智能叠加,一张图实现跨图层分析、多要素识别、全行业匹配,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智慧内核。
此外,平台还开发应用准入研判等功能,企业可自主开展准入研判和选址导引,输入行业代码和选址坐标,即可自动形成准入意见。2025年以来,平台已指导超过500个项目优化布局或调整工艺。
“运用大语言模型,平台可提供AI智能问答、研判、审批、监管等服务,推动建设项目从环境准入、审批落地到排污监管的全链条智慧化。”在吴静婕演示下,记者看到,平台10秒内就回复企业咨询、5分钟内生成生态环境准入意见,并生成环评批复辅助审批,为企业提供科学精准的“私人定制”。
【亮点3】
创新环境准入机制 改革持续勇闯“深水区”
制度体系搭建好后,如何用好才是关键。近年来,厦门市在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基础上,不断勇闯“深水区”,继续深入推进环境准入各项制度集成改革,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助力企业提升效益。
在环评审批中,厦门市实现“一诺千金”——扩大告知承诺制适用范围,目前已涵盖全市66类报告表。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作出承诺后即来即办,批复立等可取。数据统计,单个项目平均可为企业节约3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加速省市重点项目落地。
在区域评估中,厦门市做到“一本共享”——出台市级区域综合评估(环境影响)地方标准,翔安南部新城等11个片区开展区域综合评估(环境影响),覆盖国土面积超80平方公里,统一评估、成果共享,相应减少项目环评审批,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变企业单体评价为片区整体评价。
在排污许可中,厦门市达成“一证统管”——系统集成排污权交易等5项制度融合改革,横向打通环评与入河、入海排污口3项审批业务,纵向打通环评、排污权、排污许可3个事项,通过排污许可证承载环境管理要求。单个项目全流程可为企业节省70个工作日以上,节约费用最高达80万元,省材料、省时间、省费用,为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添足智慧动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