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好=贷款易!经主管(监管)部门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金融管理部门评审、行业主管部门评审、现场评审等环节,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厦门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金融监管局联合申报的厦门市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机制项目从94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年度福建省金融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该机制紧密围绕支持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破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主题,抓住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结合点,找准拓宽质量效益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渠道的突破点,在多方面成效突出。
创新性方面。于全省率先出台质量融资增信政策,打造“鹭质贷”质量信贷品牌,科学制定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梳理厦门市质量信誉经营主体白名单,创新将个体工商户纳入政策惠及对象,突出对中小微经营主体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帮扶作用。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健全白名单定期更新机制,确保数据信息准确严谨,截至目前,已通过金融管理部门向我市各金融机构推送4批白名单,白名单内主体数量增至6750家次,其中中小微经营主体超半数,个体工商户160户。
对白名单内主体质量信誉予以赋分并绘制“雷达图”,推送至各金融机构,通过立体绘制“质量画像”,打破信贷双方信息屏障。
实效性方面。政策推出半年来,全市各金融机构积极结合各行实际,差异化开发“鹭质贷”。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市已有7家银行落地“鹭质贷”,分别为:农业银行厦门分行、工商银行厦门分行、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厦门农村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厦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
各款“鹭质贷”利率水平比同类型贷款产品或全行平均利率水平低3bp—40bp,已为全市248家次质量信誉经营主体(其中小微主体超9成)提供贷款23亿元。
贷款资金助力经营主体加大对质量改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投入,构建了“以质增信-以信促融-以贷提质”的良性循环。
对尚未被纳入白名单的经营主体,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引导其对标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指标,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由“重资产抵押”转向“重质量立身”,扎实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结合我市“质量强链”行动,质量融资增信政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全面助推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安全性方面。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分层额度管控、动态交叉验证、贷前贷中贷后风控闭环、设置熔断机制等举措强化“鹭质贷”安全性管控。
可复制性方面。2月11日,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人民网、新华网、福建日报等各大媒体共计发布报道267篇,累计阅读量约513万,上述数据居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历次新闻发布会之首。
相关信息还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网转发。机制推出后,全国、全省多地市先后向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学习、借鉴、复制该工作机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