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道:贴心服务促安全 精心指导助发展——福建厦门市以“服务型执法”助力企业发展
来源:厦门市应急管理局 时间:2025-04-08 15:21

  近日,《中国应急管理》杂志2025年第3期以“贴心服务促安全 精心指导助发展——福建厦门市以‘服务型执法’助力企业发展”为题刊发长篇通讯,报道了厦门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近年来通过将服务理念融入每一次执法,让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有力度,让涉企执法有温度,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护航、赋能的生动实践。

  “这个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特别好,公司员工纷纷争当‘吹哨人’。”福建厦门某货柜制造有限公司安全部林经理拿出最新的记录说,“该制度实施短短2个月来,公司接到员工报告隐患32条,累计发放奖金1600元。企业安全管理由安全管理部门抓,正在逐渐转变为全员共同参与。”

  几个月前,厦门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执法支队)在核查安全生产隐患举报事项过程中,发现该公司3个月内有2次被匿名举报情形。在依法对该公司实际存在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执法支队认真分析研判,指导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推动企业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近年来,执法支队秉承“服务大局、安全第一”,紧扣“崇法守正、铸安护企”党建品牌建设,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贯穿执法全过程,坚持“事前预防违法+包容审慎执法+打击严重违法”的执法理念,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护航、赋能。执法支队专职副书记陈国平说:“我们通过提升依法规范行政的能力水平,将服务理念融入每一次执法,让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有力度,更让涉企执法有温度,不断激发监管领域经营主体的市场活力。”

  党建共建 共筑安全同心圆

  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执法支队党支部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崇法守正、铸安护企”党建与业务融合品牌创建,先后多次深入企业开展党建共建,推进“党建+安全”深度融合,将学习企业文化建设与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结合,力争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与企业达到同频共振、共同提升的目标。

  日前,在与厦门某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保卫部党支部开展以“党建共建聚合力、互学共促助发展”为主题的联学联建过程中,执法支队党支部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全国劳模工作室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学习企业“工匠精神”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向企业讲解新修订的《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等政策法规,交流安全生产检查和风险防控要点,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和标准化建设。

  柔性执法 让执法更显温度

  过去,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处罚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如今,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措施,让执法更显温度。

  今年1月22日,执法支队在依法对厦门某纸业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存在未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更新修订以及部分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物理隔离防护措施不完善等行为。执法支队综合考量违法行为产生的诱因、整改情况、危害情节以及企业日常管理、配合调查等因素,依法对该企业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仅对当事人及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教育约谈。

  “首违不罚体现了人性化执法,让我们感受到应急管理部门执法有温度、助企有力度。”该企业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吸取教训,进一步查缺补漏,认真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合规管理。截至目前,执法支队已依法对符合应急管理轻微违法行为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目录的3家企业不予行政处罚。

  除运用约谈教育等柔性执法方式纠正轻微违法行为外,执法支队还综合运用开展“互联网+执法”“专家+执法”以及非现场执法等方式开展执法。比如,执法支队推行轻微违法行为简易处罚程序,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通过移动执法管理系统实现现场送达,有效减轻企业时间成本和负担;综合运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检测预警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开展非现场执法,减少对企业现场检查频次,2024年在非现场执法情形下,发现并依法立案查处3家企业的违法行为,纠正多家企业的不规范行为。

  主动帮扶 为企排忧促发展

  “企业发展遇到困难了,罚款能不能再办一次分期缴纳?”2024年4月,支队执法三大队大队长马魁杰接到厦门某民营企业的求助。该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申请分期缴款,在缴交两期罚款后,市场变化超出预期,生产经营出现大幅波动,无法按期足额缴纳最后一期罚款。

  “罚款是手段,不是目的。”马魁杰说,“我们通过深入综合研判分析,依法对该企业做出不予加处罚款并第二次办理分期缴纳罚款。”2024年11月,企业顺利缴纳了最后一期罚款。在市场回暖后,企业经营也步入正轨。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执法人员没有一罚了之,而是深入调查,多次与我协商,给予分期缴纳和免加罚款的支持,帮企业熬过‘寒冬’,重回发展正轨”。

  多设“路标”,不设“路障”,主动服务企业解难题,已成为执法支队全体干部的共识。

  省内找不到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检测(充装)渠道,寄递外地检测(充装)或更换成本又居高不下,在执法过程中,支队执法人员发现不少企业存在这个难题。执法支队积极展开专题调研,主动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在了解到省内首家有资质的机构在厦门落地后,执法支队第一时间核查确认相关资质并向各企业通报,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减轻企业生产负担。“过去,我们都是四处打听检测(充装)渠道,气瓶运输受限,成本高、耗时长。现在,多亏执法人员主动牵线,对接本地渠道,既降成本又提效率,让我们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厦门某空气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信巧高兴地说。

  信用修复 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满足信用修复条件可及时办理。”近两年,不少企业收到来自执法支队的信用修复提醒。

  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身份证明”。执法支队在严格涉企行政管理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共享的同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行政处罚信用修复规定宣传提醒,认真落实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双书同达”工作制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用修复服务。

  针对安全生产领域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企业,执法支队秉持“益企服、解企忧”的理念,提前全面摸排,主动靠前帮扶指导,2023年、2024年分别联系提醒指导38家、16家企业,帮助其及时完成企业线上信用修复申请提交等,助力企业重塑良好信用。

  下一步,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关切诉求,执法支队将进一步严格精准规范执法,采取帮扶指导等措施,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高执法质量和效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