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市应急管理局一系列改革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突破,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厦门智慧
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24-04-01 09:18

      

    

市应急管理局近两年来指导参与陆海空市级专项演练500余场。

    

市应急指挥中心构建了“一中心、多系统、全场景、泛应用”的智慧应急指挥系统。

    

海上应急救援演练。

  

  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应急指挥系统;构建具有厦门特色的海陆空立体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于“互联网+”开展线上巡查与线下执法相结合……

  自2019年3月31日挂牌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应急管理局砥砺前行、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走出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应急管理新路径。一个个改革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突破,一批批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不断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厦门智慧、厦门方案。

  信息化  智慧应急指挥系统国内领先

  2023年11月底,市应急指挥中心森林防火席值班人员正全神贯注盯着屏幕,开展监测预警、监督管理等工作。突然,森林预警监测探头自动捕捉烧杂烟感并发出警报,位置精准定位到同安的竹坝农场水库林缘。值班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属地核查,一起险情及时得到处置。

  这是市应急指挥中心高效指挥、精准调度、快速响应的一个缩影。2022年9月,市应急指挥中心正式建成投用,这是我市科技赋能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在位于东渡路的市应急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中心设有指挥大厅、联合值守中心、指挥长会商室、专家会商室以及新闻发布厅等多个功能区,可提供128个值班值守和指挥工作席位,这里相当于厦门应急管理的“智慧大脑”。

  以建强“数字应急”为牵引,赋能应急管理体系重构、机制重塑、资源重整,厦门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建设市应急指挥中心。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分信息系统和基础建设两大块,无标准样板、无系统支撑、无工作机制……在组建过程中,一道道难题摆在了面前,甚至连场地也一波三折。“我们前后经历了三次场地选址,最终确定现在的位置。”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骨干杨捷告诉记者。

  “数据汇聚广、智能程度高、功能模块全、通信手段多。”杨捷介绍说,市应急指挥中心已汇聚17个部门、45类数据,覆盖了应急管理工作所需的绝大多数领域。同时建设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监督管理、决策支持、政务管理和综合应用等六大功能板块,真正实现应急管理的“一网统管”。

  安全生产风险一张图、指挥救援一张图、森林防灭火资源一张图、自然灾害风险一张图……市应急指挥中心形成了应对森林火灾、气象与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灾害等多灾种的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能力,构建了“一中心、多系统、全场景、泛应用”的智慧应急指挥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应急救援中,快速反应和有效救援至关重要。”杨捷说,突发事件发生后,系统会智能适配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应急响应任务,自动通过短信、语音电话等方式将救援任务通知相关指挥人员和救援队伍,并自动搜集事件周边的救援队伍、救援物资、医疗机构、避难场所、人口热力图等要素,绘制‘突发事件处置一张图’,从而实现应急指挥一键调度响应。

  2023年,厦门有效防御“杜苏芮”“苏拉”“海葵”等对厦门造成较大风雨影响的台风和38次暴雨过程,这背后,离不开市应急指挥中心为厦门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的及时、有力、精准的支撑。

  立体化    陆海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入选典型案例

  2023年,面对登陆福建史上第二强的“杜苏芮”台风,市应急管理局紧急协调驻厦部队预置3700人进入战位,统筹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编成26支机动队伍1400余人前置部署,为全市人民构筑一道防汛防台风的“铜墙铁壁”。

  面对雨情、汛情、险情,闻令而动、逆向出征、深夜返岗,已成为救援人员的本能反应。

  “机构改革以来,市应急管理局根据部、省、市、区四级扁平化指挥体系组建的应急指挥保障分队,可在抵达突发事件现场后30分钟内完成现场指挥部场所搭建,建立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全时响应、全域机动、全场景应对的应急救援现场指挥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同时,立足‘全灾种、大应急’,实现应急救援力量由‘分散管理、各自为战’向‘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转变。”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骨干张俊杰这样介绍。

  为适应厦门地区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需求,市应急管理局统筹布建全市救援力量,形成“重点驻防、覆盖全域、及时响应、高效处置”的陆海空救援力量体系,救援能力在国内居领先地位。2023年,厦门陆海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入选应急管理部“良好实践”典型案例。

  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方面,在紧紧依靠和发挥消防救援主力军作用的基础上,引入森林消防“国家队”,在安能集团厦门公司挂牌成立“厦门市应急救援机动支队”,联合东海救助局厦门基地建设厦门市水域训练保障中心,依托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挂牌成立厦门市空中救援中心,为20支市级行业领域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授旗。

  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方面,出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镇(街)、村(社区)至少配备1支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实现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全覆盖。

  社会应急力量方面,会同厦门蓝天、曙光救援队建设2个市级应急训练基地,把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一体抓建,初步建成队伍遍布全市,救援范围涵盖水域、山地、城市的社会应急力量。

  “全市现在主要救援队伍有508支,救援人员达1.3万余人。应急救援队伍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选择应急救援事业,就是选择吃苦奉献、负重前行’成为应急救援队伍最明显的烙印。”张俊杰说。

  通过理论大学习、科技大练兵、技能大比武、装备大提升,组织开展大型综合演练、“绿盾”系列演练,应急救援队伍淬炼成钢,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五年来,“应急铁军”用血肉之躯不断为生命护航,一次次“生死时速”的较量,诠释着新时代应急管理人的风采、担当和力量。

  精准化  执法“力度”和“精度”双提升

  五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多举措依法依规开展执法检查,执法“力度”和“精度”实现双提升,全市连续5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一家未停工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个别标识需进一步规范,安全通道堆放少量杂物;一个加油站内,加油机内一接线口未封堵,站房内配电箱无安全警示标志……这些安全隐患被及时责令整改。今年春节期间,市应急管理局干部分成9组轮流备勤,对人员密集场所、交通枢纽、景区景点等场所,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暗查暗访”检查,确保了节日安全祥和。

  “四不两直”方式已成为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常态化模式,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骨干马魁杰说:“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更能真实发现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2022年11月7日,根据群众举报,市应急管理局依法查获某商贸有限公司无证经营一批进口的油漆类货品。经调查,涉案油漆类货品为危险化学品,违反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市应急管理局按照行刑衔接规定,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这个案件为隐患举报类案件,举报人被奖励了2.25万元,这也是市应急管理局近年来发放的单笔最高举报奖励金。”马魁杰介绍说,市应急管理局绷紧“隐患就是事故”这根弦,把群众举报作为安全生产警报来应对,第一时间到现场核查,对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及时制止、督促问题整改、依法严肃查处。

  基于“互联网+”,市应急管理局开展线上巡查与线下执法相结合,利用“安全生产风险监测远程预警系统”进行在线巡查,实现远程执法,在拓展执法手段的同时提升执法时效性。

  2023年4月13日,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通过该系统对某树脂有限公司进行实时巡检,发现该公司涂料生产车间内一名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作业,经依法立案调查,对该公司和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市应急管理局实施分级分类执法,对监管范围企业进行分类并根据其安全风险等级进行分级,“这样既避免多层级重复执法,又突出重点防止执法缺位。我们充分运用安全生产信用管理措施,对纳入联合惩戒的严重失信企业,加大媒体曝光力度和执法检查频次,做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马魁杰表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