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厦门12月14日电 (记者张萌)“持续推进样板街区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全域精细化管理”“完善摆摊设点治理途径,推进‘门前三包’‘摊规点’系统二期建设,助力提升城市烟火气”……14日,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厦门市执法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深化“大城管”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有关情况。
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厦门市执法局紧紧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持续优化机制,健全完善标准,加强科技赋能,严格考评监督,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日益提升的市容市貌便是厦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厦门市执法局充分发挥“大城管+文明创建”融合机制,固化文明城市创建形成的常态管用做法,常态化开展指挥调度、问题晾晒和考评通报等,有效推进了市容面貌提升……数据显示,厦门城管执法系统组织集中行动8111场次、常态整治3.24万多场次,累计纠治占道经营37万余起,投诉率同比下降52.2%;整治违规广告招牌10223块、3.21万多平米;查处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558起、罚款750余万元、查扣渣土车785部,不断提升城市容貌品质。
与此同时,厦门市城管部门还在沿街店面适当跨店经营、精品样板街区建设、“摊规点”规范化管理、“城中村”治理、非现场执法、文明养犬示范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举行观摩现场会等推广成熟有效做法,助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例如沿街店面适当跨店经营方面,在全市641条重点路段,创新设置274个宜设区、限设区,惠及沿街店面26347家,有效化解了店面经营需求与城市管理要求矛盾的同时,进一步助力提升城市“烟火气”,取得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加快建设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考评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运管服”平台),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目前,“运管服”平台二期已完成建设,依托全市建成区281万余件部件普查,编制形成厦门城市部件图集,实现45个内外部系统对接。同时,实现向上对接国家、省运管服平台,向下延伸379个社区和147个村,横向协同662个处置部门,对接公共安全平台、12345热线等汇聚资源规划、住房等五大类22个市级数据8千多万条,具备数据汇聚、物联感知、运行监测、指挥调度、智慧执法等11种能力,基本形成城市管理“一张图”“一张表”,系统解决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强化智慧治理,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在柔性监管方面,积极探索以信用应用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如在广告审批领域,应用信用手段建立信用报告和个人信用分查询机制,为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提供广告审批窗口的免预约取号绿色通道和优先受理服务等;着力构建“个人信用分+流浪宠物领养”机制,在厦门城市个人信用白鹭分平台上线“犬只领养”服务,信用分680分以上的信用良好市民可优先领养犬只,解决领养工作者对领养人信息不了解、不互通等问题。
发布会上,厦门市执法局有关领导表示,将紧扣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为目标,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全市大局,着力推进“六大提升工程”,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督导服务、夯实科技支撑、落实精细管城,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及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大城管”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