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字人才高地建设推进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1-05-06 12:05

2020年12月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大力加快数字福建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福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主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探索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福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万亿元,约占全省GDP比重45%左右。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引擎。

人才资源是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福建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基础保障,数字人才是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调研发现,福建数字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数字人才供需矛盾凸显。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才需求呈现急剧上升态势,福建现有数字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都远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而派生出的巨大需求,数字人才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福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二是数字人才质量结构不佳。数字人才普遍年轻化,在企事业单位数字化关键岗位上,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急缺,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跨界融合型人才数量结构难以满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三是数字人才培养教育滞缓。“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综合性科研机构不多,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未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数字人才培养储备不足,数字人才相关专业培养规模有限,社会化数字人才培养力度不强、模式单一。四是数字人才政策体系不全。省级层面和福州、泉州、漳州等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涵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保障措施等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举措,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省级层面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数字人才引育聚用留相关的专项扶持政策。

数字人才高地建设是加快数字福建建设与创新发展的战略支撑。人往高处走,人才高地是借用“高地”一词形象描述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先行先试探索特殊的人才优惠政策,迅速集聚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科研成果丰富、产学研紧密结合、创业环境优良的人才密集区和高度集聚区,是人才发展的极核区和高势能区,是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之地”。

人才高地的特征关键在于“高”字,主要表现在“六高合一”:在数量上,人才的集聚度(分布密度)高;在结构上,人才的融合度(协同程度)高;在环境上,人才的开放度(流动速度)高;在发展上,人才的实现度(价值维度)高;在质量上,人才的创新度(前沿高度)高;在效益上,人才的贡献度(占比幅度)高。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是要千方百计地吸引和凝聚高素质、高层次和高技能等高端人才,通过引才(招得到、引得来)、育才(育得好、育得快)、聚才(聚得了、储得来)、用才(用得对、用得好)、留才(留得住、留得久),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力、创造力和贡献力,在人才高地建设中实现人才的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

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在福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平台经济、云计算、区块链、卫星应用、人工智能等领域,具备较高信息素养,有效掌握数字技术并不可或缺地应用于数字化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或数字化营销等环节工作场景的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等专门人才,都是数字人才的范畴。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数字人才高地是数字人才的吸引度、数字人才的集聚度和数字人才的密集度相对更高的区域,或是数字人才优势相对更显突出、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数字领域或数字行业。

当前,福建以数字经济为“一号工程”,大力加快数字福建建设,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福建、数字中国、人才高地建设和数字经济等的重要论述、创新理念和探索实践,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效应,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园区,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数字人才高地,为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数字福建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资源支持和人才战略支撑。

一是引进具有竞争力的高端数字人才。定期发布支撑数字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数字人才需求清单,编制高端紧缺数字人才引进需求目录。建议在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设立数字人才专项经费,加大数字人才的引进力度。支持省内数字企业与“双一流”高校合作培养数字人才,与境内外闽籍学生建立起跟踪联系机制,制定更加精准的闽籍数字人才引进办法。结合福建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需求,精准引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过程中急需的高端人才。鼓励企业设立数字人才飞地,柔性吸引和使用“高精尖”数字人才参与新福建建设。

二是构建高校院所数字人才“蓄水池”。按照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能型分类,实施数字人才精准培育策略,鼓励高校设立数字人才培养基地班、数字人才创新试验班,加大数字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推进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的国家“双一流”、省“双一流”、省“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夯实数字人才培养平台载体,探索产学合作协同培育数字人才新模式。

三是探索企事业数字人才留用机制。针对数字人才特点,开展期权、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完善数据资源要素的收入分配机制,鼓励校企探索设立数字人才编制周转池。探索行业推荐制、专家认定制、企业积分制的数字人才认定办法和分类评价标准,健全数字人才评价体系。尊重数字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符合数字人才发展规律和数字经济行业发展特点的职称评聘制度。

四是营造优质的数字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能级,加快培育形成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着力营造数字人才发展的产业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数字经济(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经济等)产业园区、示范区,引导数字经济企业集聚,设立数字人才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建立投融资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数字经济企业风险补偿机制,努力构建高品质的数字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营商环境。

五是吸引境内境外数字人才来闽服务。深化闽台数字人才交流合作,吸引台湾数字人才来闽创业。推进“闽商回归”工程,吸引省外闽籍数字人才回闽投资兴业。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依托闽籍华人华侨网络,设立离岸数字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心)。设立海外数字人才联络站,支持企业与国际数字经济领域优秀创新人才和华人华侨团体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机制。

六是优化数字人才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议建立省数字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部门联动。建议研究策划绘制数字人才供求地图、休闲地图,建立数字人才服务体系;建立数字人才大数据定期监测和分析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做好数字人才精准服务,打造新福建“数字人才云”。

[作者为福建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本文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福建加强‘数字中国’人才高地建设对策研究”(2019JCZX1302)和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新福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人才竞争力协同提升研究”(2019R0102)的阶段性成果]

附件下载: